行業|全球礦業形勢回顧與2018年展望
全球礦業形勢回顧與2018年展望
王之泉 五礦經濟研究院
摘要:2017年全球礦業市場開啟新的發展周期。需求端超預期增長和供給端制約增多,致多數商品短缺加劇,支撐市場價格迎來普漲,并帶動礦業公司經營顯著改善和資本市場信心回升。同期,礦業公司對待投資趨于樂觀,全球勘探投入觸底反彈,但機構投資者未來預期變得謹慎,投資行業的積極性也有所降低。展望2018年,在供需端影響因素調整的交互作用之下,全球礦業市場依舊維持緊平衡格局,整體形勢有望較2017年有所改善,但由于階段性價格補漲結束以及后續缺乏充足的動力支撐,大部分金屬礦產品價格將維持高位震蕩行情,個別商品價格或出現小幅回調。而隨著行業形勢及外部環境的變化,2018年礦業公司面臨的首要問題也將發生轉變。
一,礦業市場供需兩旺,中國因素影響不減
在價格穩步回升的刺激下,2017年以來全球多數金屬品種的產量增長均有所加快。國際金屬統計局(WBMS)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在納入觀察的主要金屬及礦產品中,僅有鎳和銀(礦產)的產量同比出現下降,鋅產量基本持平,銅和金(礦產)產量略有增長,而鉛、鉬(礦產)及錫產量增長明顯。此外,前三季度四大鐵礦生產商(VALE、BHP、RIO、FMG)合計鐵礦石產量為8.01億噸(超過全球產量的一半),較2016年同期增長1.82%。就國內供給而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10個月累計,國內十種有色金屬合計產量達到4521萬噸,同比增長3.4%;鐵礦石累計產量為10.82億噸(原礦),同比增長6.0%;粗鋼累計產量為7.095億噸,同比增長6.1%。
圖1: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主要產品產量同比變化
數據來源:WMS,五礦經濟研究院
在全球經濟復蘇加快和中國經濟階段性企穩的支撐下,2017年全球多數金屬品種的消費量穩步增加。國際金屬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全球鉛、鋁和鋅、銅的消費量較2016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僅有鎳和錫的消費量則出現一定程度下降。此外,世界鋼鐵協會數據顯示,前10個月累計,全球鐵礦石需求量同比增長1.35%,其中中國鐵礦石需求量同比增長2.54%。就國內基本金屬需求而言,前三季度累計,鋁、鉛需求增長較為明顯,銅、鋅需求基本維持不變,而鎳、錫需求萎縮較為突出。可見,2017年中國銅、鋁、鉛和鐵礦四個品種需求強于全球市場,而鋅、鎳、錫需求表現則相對較弱。
圖2: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全球主要金屬及礦產需求同比變化
數據來源:WMS、世界鋼鐵協會,五礦經濟研究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從季度變化來看,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下半年之后主要產品的需求、供給增長勢頭均有所弱化。
二、多數商品短缺加劇,商業庫存持續回落。
在供需端雙向的作用之下,2017年以來全球多數金屬產品的短缺程度較2016年均有所擴大。就基本金屬品種而言,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鋁、鋅、鉛市場短缺程度明顯加劇,而銅、錫市場短缺程度略有緩解。從季度市場均衡變化來看,鋁、鉛、鋅、鎳短缺持續加劇,而下半年之后銅、錫市場短缺則出現明顯緩解。此外,由于前三季度全球鋁土礦、鋅精礦、鉛精礦及鎳精礦產量均出現明顯萎縮,致使這些品種的市場貢獻缺口持續擴大。
圖3: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主要金屬及礦產短缺情況(千噸)
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各專業機構,五礦經濟研究院
由于主要商品市場持續短缺態勢,2017年以來相關商品的社會庫存也跟隨性回落。截止2017年11月30日,全球三大金屬交易所(LME、COMEX、SHFE)庫存基本金屬合計,除錫庫存較年初增加外,其余五個品種庫存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鋁、鉛、鋅三個品種的庫存均降至過去五年最低,而鎳庫存也降至過去三年最低。就貴金屬而言,兩大交易所(COMEX、SHFE)合計金庫存過去兩年也呈現逐步下降趨勢,而銀庫存今年以來則有顯著增加。此外,從主要黑色系礦產品國內港口庫存情況來看,今年以來鎳礦降幅最最為明顯,而鐵礦庫存整體仍在上升。
圖4:截止年11月30日主要金屬及礦產庫存較年初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Wind,五礦經濟研究院
三、商品價格普遍大漲,鋅鈷表現最為強勢。
自2016年四季度開始,國際市場金屬礦產價格全線觸底反彈。進入2017年,主要產品價格繼續震蕩走高,并成為推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力。截止11月末,CRB現貨綜合價格指數年內累計上漲1.5%,其中金屬價格指數漲幅達到8.89%;而從均值來看,前11個月CRB現貨綜合價格均值較2016年均價上漲6.95%,其中金屬價格指數均值漲幅高達25.55%。此外,三季度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總體有所趨弱,而金屬產品價格依舊保持強勢,多個產品價格不斷刷新過去三年來新高。不過,進入四季度之后,一些金屬商品價格也開始震蕩調整。
圖5:過去三年CRB綜合及金屬價格變化
數據來源:Wind,五礦經濟研究院
就主要大宗商品而言,銅、鋁、鋅、鉛等金屬年內累計漲幅均超過20%,鎳、金的價格漲幅也均超過10%,僅有錫、鐵礦石11月末價格較年初有所回落,但年內均價較去年全年均價漲幅分別為11.96%、21.91%。而無論是從均價漲幅還是年內漲幅來看,2017年至今銅、鋁、鋅、鉛價格上揚都超過20%,絕對價格均回升至過去3-4年最高,是表現最為強勢的品種。此外,在中國冶煉端“去產能”以及環保風暴、打擊“地條鋼”等政策推動下,2017年以來國內鋼價持續走高,并帶動國際市場上漲。中鋼協及CRU數據顯示,截止11月末,國內、國際鋼材均價漲幅分別為41.26%、27.66%。目前,國內外鋼價均維持在過去五年高位。
圖6:截止2017年11月30日全球主要金屬及礦產品價格變動
數據來源:Wind,五礦經濟研究院
2017年至今,與新能源新材料有關的小金屬品種價格也出現暴漲。其中,碳酸鋰(上海)價格從2016年末的12.45萬元/噸,到2017年11月末上漲到16.8元/噸,漲幅接近40%;電解鈷(上海)價格由26.8萬元/噸漲至48.2萬元/噸,漲幅接近80%。此外,鎢、稀土等品種2017年至今的價格漲幅也在30%-40%左右,鉻、鉬金屬價格漲幅相對較低,盡管電解錳11月末價格較2016年末出現大幅下降,但均價漲幅仍達到7.34%。
圖7:截止2017年11月30日國內主要小金屬價格變動
數據來源:Wind,五礦經濟研究院
四、企業經營大幅改善,資本市場信心回升。
在商品價格回升、生產成本壓縮、資產結構及管理優化等方面的支撐下,2016年全球大部分礦業公司都實現扭虧為盈。而得益于商品價格的持續反彈,2017年國際礦業公司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上半年,全球前十大礦業公司(金屬類)合計營業收入超過去年全年的60%。前三季度累計,十大礦業公司中已公布相關經營數據的六家企業合計營業收入較2016年同期增長24.3%,規模則超過去年全年的80%。就利潤而言,上半年十大礦業公司合計凈利潤達到164.9億美元,接近去年全年的80%。前三季度累計,十大礦業公司中已公布相關經營數據的六家企業合計凈利潤較2016年同期增長74.4%,增速較上半年翻番,且規模超過去年全年的凈利潤。考慮到四季度至今主要商品價格仍持續在高位震蕩,預計2017年全球礦業公司將迎來久違的利潤大爆發行情。
圖8:2009年以來前十大礦業公司合計收入情況變化(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Bloomberg,五礦經濟研究院
市場形勢持續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礦業公司之前的偏悲觀投資計劃。上半年,前十大礦業公司資本支出合計為113.77億美元,規模較2016年上半年減少18.39%。前三季度累計,十大礦業公司中已公布相關經營數據的六家企業合計資本支出較2016年同期減少24.1%,降幅較上半年有所收窄。從主要企業的統計數據可知,繼2016年全球礦業公司資本支出創2005年以來新低之后,2017年支出將繼續下降。預計,2017年十大礦業公司資本支出規模在250億美元上下,降幅在10%左右,較2016年大幅收窄(2016年降幅為38.7%)。此外,考慮到下半年以來一些企業紛紛啟動或考慮啟動擴大投資計劃,預計2018年全球礦業領域資本支出將在連續五年的萎縮之后實現增長。
圖9:2009年以來前十大礦業公司合計資本支出情況變化(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各公司年報、Bloomberg,五礦經濟研究院
伴隨礦產品價格反彈和企業經營改善,資本市場對礦業資產的投資信心也持續回暖。數據顯示,截止11月末,全球前十大礦業公司中,淡水河谷、英美資源、嘉能可等企業股價比2016年初上漲超過4倍,自由港集團和泰克資源股價漲幅在3倍上下,必和必拓、力拓和墨西哥集團股價上漲也接近2倍,僅有加拿大黃金的股價波動相對穩定。
圖10:2016年以來前十大礦業公司股價變化(以2016年初為參照)
數據來源:Wind,五礦經濟研究院
五、勘探投入觸底反彈,金銅領域增長明顯。
在經過連續五年萎縮之后,2017年全球金屬領域勘探投入規模迎來反彈。標普全球情報機構(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金屬勘探投入合計為73億美元,為2006年以來最低。而隨著商品價格持續反彈和企業經營實質性改善,2017年礦業公司在勘探投入上逐步轉向樂觀。前三季度統計顯示,相對于年初預算,2017年納入統計的1706家礦業公司已累計追加了12.37億美元的勘探投入,而2016年全年實際勘探投入則相對于年初預算削減8.89億美元。其中,勘探投入追加金額較多的礦業公司包括Antofagasta、Vale、Barrick、Fresnillo等。標普預計,2017年全球金屬勘探投入為84億美元,規模較2016年增加15%左右;而考慮到勘探投入與工業金屬價格指數之間的變化關系,預計2018年全球勘探投入增幅將會進一步擴大。
圖11:2009年以來全球非能源領域勘探投入變化
數據來源: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五礦經濟研究院
有色金屬領域是全球非能源勘探投入的重點領域,其中黃金仍是最受關注的資產。標普預計,2017年全球有色金屬領域勘探投入為79.5億美元,規模較2016年增加14.4%。其中,黃金領域勘探投入預計為49.4億美元,金額較2016年增加超過20%,規模占到行業投入的一半以上。銅是全球有色金屬勘探領域投入的第二大品種,2017年投入規模預計為16.5億美元,占到行業投入的五分之一。此外,包括銅在內的基本金屬2017年勘探投入預計為23.83億美元,規模較2016年增加10.9%,而鉆石、鈾和鉑族領域的勘探投入均較2016年有不同程度下降。
圖12:2009年以來全球有色金屬領域各商品勘探投入變化(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五礦經濟研究院
六、行業并購略有降溫,中資企業依舊活躍。
在經歷了2016年全球采礦領域并購(包括股權投資)金額創之前四年新高之后,2017年以來市場有所降溫。彭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11月末,全球采礦領域共發生并購事件涉及金額合計380.1億美元,略高于2016年的一半,預計全年在400億美元左右。在已發生的74件單筆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案件中,僅5件的購買方為全球前十大礦業公司(嘉能可2項,加拿大黃金3項,紐蒙特礦業1項)。不過,2017年全球煤炭開發領域并購活躍,前11個月累計涉案金額達到222.7億美元,超過去兩年規模之和。大型礦業公司(力拓)的業務布局調整及煤炭價格維持高位,成為2017年該領域并購大爆發的主要推手。
圖13:2009年以來全球采礦和煤炭領域并購金額變化(億美元)
數據來源:Bloomberg,五礦經濟研究院
由于商品的特殊性,黃金一直是全球采礦領域并購的熱點品種。彭博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黃金領域發生的并購事件涉案金額,整體占全球采礦領域的三分之一。其中,這一比例在2010年一度接近50%。2017年,黃金依然是全球采礦領域并購的第一大品種。截止11月末,全球黃金領域并購累計涉案金額119.4億美元,占同期采礦行業并購的31.25%。
圖14:2009年以來全球金資源領域的并購金額變化(億美元)
數據來源:Bloomberg,五礦經濟研究院
中資企業是目前國際礦業市場交易最為主要也是最為積極的參與者。2016年,以洛陽鉬業(收購自由港旗下Tenke銅鈷礦及英美資源位于巴西鈮、磷資產)和渤海華美基金(收購Lundin礦業擁有的Tenke銅鈷 24%股權)為代表的中資礦業企業及機構投資者頻繁出手,是推動國際礦業市場并購交易反彈的核心力量,而2017年這一特點仍在延續。截止11月末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金額大于1億美元的采礦并購項目中,三分之一的買方為中資背景企業;而在金額規模前20的案件中,8個項目的買方為中資企業。
表1:2017年以來礦業領域前20大規模并購及股權投資事件(億美元)
編號 |
標的名稱 |
買方名稱 |
價值 (百萬) |
交易現狀 |
1 |
Polyus |
復星國際 |
2000 |
協商中 |
2 |
Fairmount Santrol |
SCR |
1724.82 |
協商中 |
3 |
Sapa AS |
海德魯公司 |
1619.6 |
已完成 |
4 |
Gold & silver mine |
Potential Buyer |
1500 |
協商中 |
5 |
鐵礦國際(蒙古) |
宏太控股 |
1494.84 |
交割中 |
6 |
Dominion Diamond |
Washington Cos |
1034.78 |
交割中 |
7 |
Veladero Gold Mine |
山東黃金 |
960 |
已完成 |
8 |
Shell E&P Ireland |
CPPIB |
947.94 |
交割中 |
9 |
Mutanda Copper Mine |
Glencore |
922 |
已完成 |
10 |
Polyus Gold |
中資聯合體 |
887.00 |
交割中 |
11 |
Orion Resource assets |
Osisko Gold |
833.42 |
已完成 |
12 |
Volcan |
Glencore |
734 |
已完成 |
13 |
中國宏橋 |
中國中信 |
701.27 |
交割中 |
14 |
Richmont礦業 |
Alamos黃金 |
652.67 |
已完成 |
15 |
Korea Panama Mining |
First Quantum |
635.00 |
交割中 |
16 |
山東瑞福鋰業 |
美都能源 |
540.94 |
交割中 |
17 |
UC RUSAL |
Zonoville In |
503.89 |
交割中 |
18 |
中信國安鋰業 |
中葡股份 |
458.81 |
交割中 |
19 |
多重目標 |
露天煤業 |
446.27 |
交割中 |
20 |
Cerro Casale Deposit |
Goldcorp |
434.51 |
已完成 |
數據來源:Bloomberg,五礦經濟研究院
七、機構預期未來謹慎,礦業公司較看好銅。
盡管2017年商品市場出現普遍大漲,但機構預期2018年價格上漲乏力,且不同商品走勢分化。截止11月末,彭博對三季度以來的國際金融機構有關商品價格預測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較為看好銅、鋁、鎳、金、銀、鈷等品種,不太看好鉛、鋅、錫、鉬、鐵礦等品種。就價格而言,預計2018年國際市場銅均價為6860美元/噸,鋁均價為2010美元/噸,鋅均價為3170美元/噸,鉛均價為2505美元/噸,鎳均價為11460美元/噸,金均價為1290美元/盎司,鈷均價為5.73萬美元/噸,鐵礦(普氏,62%)均價為68.7美元/噸。其中,2018年鐵礦價格將較2017回落接近5%,而鋁價漲幅接近2%。
圖15:彭博有關國際市場對主要商品價格預測的統計(以2017年均價為參照)
數據來源:Bloomberg,五礦經濟研究院
從中期市場走勢來看,國際機構較為看好鈷、鋁、金、銀、鎳,基本看平銅、錫,而看空鐵礦、鋅、鉛、鉬等品種。統計數據預計,2020年鐵礦價格將降至60美元/噸,鋅價回落至2900美元/噸,鉛、鉬價格分別為2450美元/噸、1.74萬美元/噸;同期,鈷價為7.05萬美元/噸,鋁價為2180美元/噸,金價為1351美元/盎司,鎳價為11865美元/噸。此外,相對于年中的價格預期,三季度以來的預期普遍出現下調,顯示出國際機構對未來市場看法上趨于謹慎。
相對于機構投資者,礦業公司對未來銅市場一致性看好。例如,必和必拓在8月份發布的2017財年報告中認為,由于礦石品位下降、投入成本增加、水資源限制和優質待開發項目更加稀缺,2035年前銅價仍有50%的上漲空間;同期,自由港集團CEO在演講中認為,未來銅價將回升至8000美元/噸之上;而全球最大銅生產商Codelco在最新的市場展望中對銅市前景更為樂觀,認為中期銅價可能突破1萬美元/噸。而在主要銅生產商中,只有墨西哥銅業的預測相對保守,認為2019年之后銅價將維持在6500美元/噸之上。為此,即便是在整體投資規模保持縮減的壓力下,主要礦業公司仍開始加大對銅資源開發領域的投資。其中,全球前十大礦業公司中,去年至今已有七家企業采取了相關舉措。
表2:2016年至今十大礦業公司在銅資源領域采取的投資舉措
企業 |
具體事項 |
必和必拓 |
批準投資24.6億美元,以延長位于智利北部Spence銅礦的壽命逾50年;向Olympic Dam礦山追加累計45億美元投資。 |
力拓 |
批準投資53億美元,用于蒙古Oyu Tolgoi銅礦產能擴張,預計2020年投產。 |
嘉能可 |
以合計9.6億美元分別增持剛果Mutanda銅鈷礦和Katanga銅鈷礦股權,增持后股權比例分別升至100%、86%。 |
泰克資源 |
重啟智利Quebrada Blanca銅礦二期開發事宜,預計投資超過50億美元。 |
英美資源 |
重啟秘魯Quellaveco銅礦開發事宜,計劃投資50億美元,預計2018年啟動。 |
墨西哥銅業 |
計劃通過近6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將銅產量由目前的90萬噸/年增加至2022年的150萬噸/年,同時考慮競購秘魯Michiquillay銅礦開發權。 |
加拿大黃金 |
以1.49億美元收購Exeter資源公司,獲得智利Caspiche地區金銅礦項目探礦權。 |
數據來源:Bloomberg,五礦經濟研究院
八、2018年市場整體平穩,多數商品高位震蕩。
經過連續多年的低迷和調整,2016年全球礦業市場呈現出復蘇跡象。進入2017年之后,主要商品價格漲勢不減,個別品種價格屢創調整以來新高,礦業公司經營顯著改善,資本市場吸引力得以恢復,全球礦業已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
此輪商品周期的啟動,主要受到三大方面的因素支撐:
(1)需求端,過去兩年全球經濟增速逐步加快,帶動金屬礦產品需求增長好于預期。在10月份的最新報告中,IMF再次上調對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至3.6%,增速較2016年加快0.4個百分點。其中,美國經濟、歐洲經濟及日本經濟前三季度實際增長均超過年初市場預期;而前三季度,中國GDP實際增長6.9%,更是顯著好于市場年初預估。全球經濟增長超過預期在拉動金屬礦產品需求增長好于預期的同時,也進一步抬升了市場對未來需求的預期。
(2)供給端,隨著大型礦山資源枯竭、品位下降,以及過去多年投資不足導致接續項目缺乏,一些產品出現斷崖式供應緊張局面。同時,中國供給側改革政策持續強化,對國內金屬礦產品供應形成剛性制約,并對全球市場形成沖擊。此外,過去一年全球礦山生產端沖擊不斷,工人罷工、政府礦業投資新政、地區環保升級等擾動生產因素顯著增多,也導致全球供給端緊張進一步升級。
(3)其他方面,包括特朗普上任總統之后帶來的政策預期效應持續釋放,能源價格反彈、人工價格剛性上漲、環保支出增多等因素導致企業資源開發成本抬升,美元指數從高位持續回落,以及國內外基金借勢炒作,等因素都對此輪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起到推動作用。
展望2018年,上述因素對市場的支撐將出現變化:
(1)需求端,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有望進一步加快至3.8%。其中,美國經濟在特朗普稅改政策落地的支撐下預計表現突出,而新興市場國家經歷主要國家的調整之后也將迎來整體增長加速。中國經濟在新發展理念的引導下,2018年或出現輕度回調,尤其是投資增速大概率繼續下降將對金屬礦產品需求增長形成一定制約,但預計力度較為有限。同時,預計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新一輪投資啟動,也能夠部分彌補因中國經濟增速回調導致的全球金屬礦產品需求增量減少。
(2)供給端,過去幾年全球礦業領域的持續資本支出削減,且其中超過一半的支出是用于維持正常的生產運營,這使得2018年供給端的新增產能極為有限。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以及十九大后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對國內金屬礦產供給端的制約或將進一步加大。不過,隨著全球礦山開發人工智能替代加快推廣、勞工集中談判期結束,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新礦業政策、環保政策平穩過渡,未來礦山生產端的意外擾動因素也將顯著減少。
(3)其他方面,市場價格與生產成本偏離擴大導致后者支撐弱化;資本回流、美聯儲加息等引發美元階段性走強,將對未來大宗商品價格形成壓力;商品價格已回升至過去幾年新高,將致金融炒作風險大增并帶來市場降溫。此外,稅改落地后特朗普政策紅利釋放殆盡,市場預期也面臨多空轉變。
綜合上述三大領域的變化,預計2018年礦業市場整體上將較2017年有所改善,但由于階段性價格補漲結束,以及后續缺乏充足的動力支撐,大部分金屬礦產品價格將維持高位震蕩行情,個別商品價格或出現小幅回調。就代表性品種而言,供需雙緊將支撐銅市場維持緊平衡狀態,價格維持高位震蕩;考慮到庫存壓力和國內投資回調,鐵礦石價格難以樂觀,但由于大型礦業公司新增產能釋放結束,下行空間也較為有限;而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鈷鋰供給端產能釋放有限,市場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揚。
隨著行業形勢及外部環境的變化,2018年礦業公司面臨的首要問題將不再是修復資產負債表、成本控制以及管理透明度等方面,而是如何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在資源開發中的應用、如何利用信息化&網絡化改善生產管理,并通過這些舉措形成持續的生產效率提升和成本優勢、運營優勢。此外,現金流管理、能源供給保障、地區法律法規風險、資源應用替代等,依舊是礦業公司在運營中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
來源:南儲商務網